超大型油輪變原油倉庫?低價囤油令多國油庫“見頂”
-海運整櫃
海運新聞 | 2020-04-26 14:51
超大型油輪變原油倉(cang) 庫?低價(jia) 囤油令多國油庫“見頂”
2020年04月26日 09時 環球時報
網絡示意圖
超大型油輪改當原油倉庫?這並不是天方夜譚。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3日稱,罕見低油價催生的囤油現象已令世界儲油空間“捉襟見肘”,一些公司想租借油輪解燃眉之急。世界能源市場期望中國等石油消費國加緊複產,同時產油國盡快落實減產協議。
原油倉庫餘量所剩無幾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4月中旬,位於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原油倉儲樞紐共有7600萬桶原油容納量,目前存有約5300萬桶,滿倉率70%。不過路透社22日報道,美國原油研究院認為政府數據相對老舊,事實上截至上周末庫欣可用庫存容量隻剩下約1600萬桶。伍德麥肯錫分析已將庫欣剩餘倉儲空間被裝滿的預期時間從5月中下旬提前到5月上半月,高盛甚至認為5月第一周剩餘倉儲空間就會裝滿。在庫欣樞紐擁有原油倉儲設施的石化企業包括麥哲倫油氣和安橋公司等,他們將倉儲容量出租給交易商,一些交易商會進一步轉租。
在5月WTI原油期貨合約交割前,大量買入原油的對衝基金緊急尋找倉儲空間而不得。也有消息人士稱,盡管5月合約交割前倉儲空間並沒占滿,但倉儲空間已被提前出租,已無法臨時接收原油。
全球最大的港口儲罐運營公司——荷蘭皇家沃派克公司的首席財務官日前接受彭博社采訪表示,該公司可用的原油倉儲容量幾乎已全部售出,據信其他提供原油倉儲服務的企業也麵臨類似的狀況。目前該公司還留有一些正在維護中的倉儲空間,待完成維護作業後將立即投放市場。
韓國《中央日報》22日稱,韓國主要石化企業正麵臨原油無處存放的窘境。韓國2020年戰略石油儲備量原計劃為36萬桶,但今年以來石油進口量已經是原計劃的1.8倍。石化企業不但要找地方儲存原油,還要儲存生產過剩的石化產品,絕大多數儲油設施都處於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
韓國最大石化企業SK能源表示,原本設計儲量為850萬桶的34個超大型儲油罐已經儲存1200萬桶原油。油輪在港外等待卸貨,每條船每天的費用為5000萬至1億韓元。
油輪和輸油管道可以利用
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近期原油期貨交割時出現負價格可以看出,石油儲備見頂是全球性的問題,中東較近的地方可能已經沒有餘量了。“各國存儲原油主要方式目前有幾種:地下方式是挖洞,像美國就是采取這種措施,或者把岩穴改成石油存儲設施,地上方式是通過油罐,但成本較高,還可以通過油輪存儲。”
美國福克斯商業新聞網23日報道稱,全球原油存儲容量已近極限,迫使石油生產商轉而尋求可容納200萬桶原油超大型油輪來存油。在過去的5天裏,全球最大的油輪公司之一美國油輪船東DSS股價已上漲25%。
沙特阿拉伯也正樂見其石油運輸船隊從運輸業務轉為儲存業務。沙特官員預計其750艘超大原油運輸船中的80艘正用於儲存原油。目前的價格為:簽6個月的合同每天需花費5萬美元到15萬美元不等。
俄新社22日報道稱,對於石油過剩問題,俄BCS公司經理阿布拉莫夫表示,俄羅斯的管道可以臨時儲存一些剩餘的石油。如有必要可儲存約1000萬噸。世界上最長的石油管線係統屬於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超過7萬公裏。俄羅斯生產的石油中有90%以上通過該管道輸送,可以在短時間內存儲約1000萬噸石油。
曆史上曾有過先例,2019年該公司曾儲存了350萬噸未分配的石油。但是該管道係統不適合長期存儲石油,最長不能超過一個月。
寄希望於減產和消費
俄羅斯《消息報》23日報道,目前,世界石油每天產量約為1億桶,其中有2900萬桶過剩。俄AMarkets分析部主任傑耶夫表示,世界原油需求下降30%,減產量不應是此前產油國決定的每天減少1500萬桶,而是2500萬至3000萬桶。產油國商定5月開始減產,屆時相當一部分儲油設施已經填滿,現在需要盡快消耗這些儲備,還應期待中國等亞洲國家生產消費複蘇,歐洲國家盡快結束隔離措施。根據石油數據分析公司OilX數據,3月份中國煉油廠產出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煉油產出最大國家。3月份中國煉油廠複工加速,走出1-2月的低迷,而美國煉油廠因為疫情關閉工廠導致產量大幅下降。
對於一些建議中國對外出租儲油空間的聲音,林伯強認為,中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70%以上,國內的石油存儲能力肯定要保證90天的淨進口量,無論國內石油儲備場所是否有空餘,都不應當考慮出租給外國。
來源:環球時報
返回首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