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zhong) 所周知,美國寄遞業(ye) 三大巨頭是聯合包裹、聯邦快遞及美國郵政,占全美快遞業(ye) 務量90%以上。市場瞬息萬(wan) 變,會(hui) 有第四個(ge) “攪局者”嗎?
就在2018年年末,亞(ya) 馬遜旗下貨物空運部門Amazon Air宣布,將在未來兩(liang) 年從(cong) 航空運輸服務集團(Air Transport Services Group)租用10架波音767-300貨運飛機,此前亞(ya) 馬遜已向其租賃了20架飛機。這將使亞(ya) 馬遜貨運飛機總數達到50架,主要承擔自有快遞業(ye) 務,這很可能會(hui) 搶走聯合包裹和聯邦快遞幾十億(yi) 美元的生意,也讓亞(ya) 馬遜有望成為(wei) 美國寄遞業(ye) 的第四大巨頭。
亞(ya) 馬遜會(hui) 不會(hui) 成為(wei) 美國第四大寄遞企業(ye) 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如今,亞(ya) 馬遜電商觸角遍布美國,擴大其航空運力既可以降低運輸成本,也可以給為(wei) 亞(ya) 馬遜送包裹喊累的“三大”解解壓。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物流管理專(zhuan) 業(ye) 排名 ,亞(ya) 馬遜使用自有物流資源可使每個(ge) 包裹降低成本2至4美元,相當於(yu) 每年節省20億(yi) 美元,幾乎是亞(ya) 馬遜2017年開支的10%。美國郵政2018年10月提高了運費,這將使亞(ya) 馬遜2019年向美國郵政多付10億(yi) 美元,這是基於(yu) 美國郵政隻處理亞(ya) 馬遜40%至50%的業(ye) 務量預測,如果更多的話,成本會(hui) 更高。聯合包裹和聯邦快遞也提高了運費,平均提高4.9%。對於(yu) 亞(ya) 馬遜來說,三家寄遞企業(ye) 漲價(jia) ,可謂是壓力山大。
近兩(liang) 年,亞(ya) 馬遜在第三方快遞物流領域的布局也證明,其有著與(yu) “三大”一爭(zheng) 長短的野心。去年,亞(ya) 馬遜開始在洛杉磯試點為(wei) 其平台上的第三方賣家送貨的服務“Shipping with Amazon”,這項服務極有可能拓展到全美。亞(ya) 馬遜去年宣布,將把芝加哥羅克福德國際機場6689平方米的貨運設施擴大到18580平方米;在俄亥俄州的威爾明頓航空公園建設一個(ge) 新的分揀中心;2020年將在沃斯堡聯盟機場建設新的區域航空中心;計劃將其辛辛那提/肯塔基北部國際機場樞紐擴大到27870平方米,並於(yu) 2021年正式開放。這樣,亞(ya) 馬遜就有容納100多架貨機的能力。去年9月,亞(ya) 馬遜還訂購了2萬(wan) 輛奔馳貨車,用於(yu) 亞(ya) 馬遜與(yu) 中小快遞企業(ye) 合作的外包快遞服務。
股市分析機構The Motley Fool分析認為(wei) ,亞(ya) 馬遜的第三方快遞市場前景明朗。因為(wei) 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利用美國郵政完成“最後一英裏”派送的合作很可能會(hui) 迎來平均9%的提價(jia) ,有的農(nong) 村和偏遠地區甚至漲價(jia) 幅度達30%,因此,電商賣家選擇亞(ya) 馬遜的快遞服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ju) 。這就會(hui) 出現戲劇性一幕:賣家使用亞(ya) 馬遜的快遞而不是其他兩(liang) 家運費成本更高的快遞企業(ye) ,目的則是和同行亞(ya) 馬遜搶線上生意。有調查顯示,55%的網絡零售商表示,如果亞(ya) 馬遜快遞服務確實性價(jia) 比更高的話,他們(men) 願意嚐試。
盡管有分析稱,亞(ya) 馬遜不可能真正取代“三大”,更可能是一種補充,但“三大”仍會(hui) 感到巨大壓力。數據顯示,亞(ya) 馬遜占美國電商業(ye) 務的半壁江山。有預測稱,美國網絡零售到2025年或將超過1萬(wan) 億(yi) 美元。美國郵政感受到亞(ya) 馬遜的包裹壓力最大,約承擔其62%的包裹業(ye) 務;聯合包裹來自亞(ya) 馬遜的業(ye) 務量為(wei) 21%;聯邦快遞的亞(ya) 馬遜業(ye) 務量為(wei) 8%;亞(ya) 馬遜的另外9%包裹業(ye) 務由當地其他快遞企業(ye) 完成。如果亞(ya) 馬遜繼續擴大其貨運飛機編隊,意味著“三大”將失去他們(men) 最大的客戶之一。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25年,物流轉讓 ,聯合包裹和聯邦快遞兩(liang) 家企業(ye) 的總收入可能會(hui) 下降10%。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