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較低的用工成本一直是我國船舶工業(ye) 相較於(yu) 其他主要造船國的核心比較優(you) 勢。但是,近年來,早前已逐漸浮出水麵的“招工難”“用工貴”等問題呈現出愈發嚴(yan) 峻的態勢,不僅(jin) 給越來越多的骨幹造船企業(ye) 造成了困擾,也引起了行業(ye) 主管部門的重視。
目前,船舶工業(ye) 勞動力問題主要體(ti) 現在三方麵:工人流失嚴(yan) 重、工人年齡明顯偏高以及用工成本高。80後已經大量離職,90後很少願意到船企工作,導致船企工人的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船企及包工隊為(wei) 留住現有工人隻能不斷提高工資待遇,多數船企勞務工工資已經超過5000元/月,個(ge) 別地區工資達10000元/月。
實際上,“招工難”“用工貴”已經成為(wei) 中國製造企業(ye) 普遍麵臨(lin) 的問題,這是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到目前階段的必然現象。
在不斷減少的適齡勞動力人口存量中,各個(ge) 產(chan) 業(ye) 部門之間的競爭(zheng) 日益激烈,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以家政、餐飲、快遞等服務業(ye) 為(wei) 代表的第三產(chan) 業(ye) 不斷擴張,製造業(ye) 工人不斷被分流。
2018年,第三產(chan) 業(ye) 已經吸收全國46.3%的就業(ye) 人員,而製造業(ye) 就業(ye) 人員占比則從(cong) 2012年的30.3%下滑到2018年的27.6%。同時,製造業(ye) 內(nei) 部輕工業(ye) 和重工業(ye) 之間也存在競爭(zheng) ,以船舶工業(ye) 為(wei) 代表的重工業(ye) 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吸引力較弱,年輕人更不願從(cong) 事這一行業(ye) 。
船舶工業(ye) 作為(wei) 勞動力密集行業(ye) 以及危險工種集中的行業(ye) ,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zheng) 劣勢非常明顯。多名船企負責人表示,如果不采取措施,5~10年後隨著中國第一代農(nong) 民工退出勞動力市場,中國船企將很難招到足夠的工人維持生產(chan) 。
日、韓船企作為(wei) 我國船舶工業(ye) 的主要競爭(zheng) 對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經曆了造船工人不斷減少和勞動力成本優(you) 勢不斷下降的過程。但日、韓船企通過多種措施提高效率取得了一定效果。
日本船舶工業(ye) “劉易斯拐點”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初,適齡勞動人口的下降出現在1990年左右,之後,日本船企就一直麵臨(lin) 勞動力不足的局麵。
為(wei) 應對造船工人短缺問題,日本船企通過不斷優(you) 化船舶設計、開展精益造船、大麵積引入工業(ye) 機器人等方式提高效率,年人均產(chan) 出從(cong) 20世紀70年代末的11修正總噸(CGT)提高到2000年的60CGT,很大程度上對衝(chong) 了人工成本的上漲。同時,為(wei) 進一步緩解勞動力不足的矛盾,日本船企持續從(cong)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和中國引入外籍勞工。
韓國船舶工業(ye) 的“劉易斯拐點”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適齡勞動力人口拐點出現在2000年前後,之後,船企員工數量從(cong) 2000年的20萬(wan) 左右持續減少到2018年的10萬(wan) 人左右。
韓國船舶工業(ye) 出現勞動力問題時的外部環境要好於(yu) 日本,2000年前後正值全球單殼油船的集中淘汰期,中國經濟啟動快速增長模式帶來巨量船舶訂單需求。同時,韓國相對日本仍具有明顯的勞動力成本優(you) 勢,中國造船產(chan) 能此時尚未大規模形成。在此背景下,新船價(jia) 格上漲較快,韓國緩衝(chong) 勞動力帶來的壓力麵臨(lin) 非常好的外部環境。
為(wei) 應對勞動力供給可能出現的下降局勢,韓國船企在生產(chan) 組織方式上進行改革,通過開創巨型總段建造法、廣泛應用信息化工具、不斷優(you) 化生產(chan) 設計等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並通過建立完備的技能培訓體(ti) 係、提升本工占比等方式提高工人技能、穩定員工隊伍,本工占比從(cong) 2000年的20%左右提升至目前的70%。得益於(yu) 上述措施,韓國船企的年人均造船產(chan) 出也從(cong) 2000年的30CGT提高到100CGT左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