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的區位上風進一步顯現!
新聞 | 2020-05-15 10:59
首趟“深贛歐”班列從深圳鹽田港發出,5月13日抵達江西贛州國際陸港。該班列裝載紡織服裝、家用電器等產品,共20個集裝箱,將在贛州匯編成中歐班列運往德國杜伊斯堡。隨著班列開通,深圳地區貨物可通過鐵路發往歐洲國家。我們知道,一帶一路下,包括泉州等濱海城市,蘭州等西北內陸城市,南寧等邊陲城市,
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都成為了對外開放的新的節點型城市。而深居內陸中部的贛州,似乎並沒有多大地理上風。曆史上,這裏是革命的搖籃之一,是老區。而過往幾十年的一段時間內,京九鐵路也並沒有給贛州經濟帶來實質性的奔騰,作為不靠邊,不靠海的城市,似乎逐步邊沿化。轉機出現了!就在2017年,贛州的城市定位終於明確:江西省的副中心!這不僅是由於贛州本身人口眾多,占據了江米兰体育全站西的重要組成部分(贛州麵積約占全省總麵積的四分之一,人口約占全省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江西光贛北(南昌、九江和上饒等地)發展不全麵,更在於各方麵對贛州的區位上風的重新再熟悉!隨著贛瑞龍鐵路通車,贛南已進進“動車時代”。而正在推進的贛深鐵路以及長贛鐵路等,也在強化贛州的交通地位——贛州北上南下、連東貫西的區位上風會越來越突出。值得留意的是贛州西站,它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京港通道與廈渝通道的交匯點,未來昌吉贛、贛深、渝長廈、廈昆、成廈等諸多高鐵線將在此交匯,贛州高鐵站將買通我省南下的快速客運通道,京九鐵路引領贛州南進北突,南麵通向了珠三角,北麵連通浙贛鐵路,通向了長三角,讓贛州成為了珠三角北上,長三角南下,閩三角西進的大通道,成為贛粵閩湘四省通衢。 贛州西站建成運營後2小時輻射深圳、南昌、廈門、長沙,南融粵港澳灣區、東接海峽經濟區,真正形成以“高鐵新區”為核心的省域副中心城市“2小時經濟圈”。而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粵港澳大灣區,說得具體點就是廣東深圳(當然也包括惠州)!深圳是中國經濟的引擎之一,尤其是科技創新引領,而贛州和深圳的間隔,將由於贛深高鐵的修建,而變得前所未有的快捷。而此次,“深贛歐”班列的開出,預示著,深圳通過贛州通向歐洲的通道正在打開和建立,具有先導意義。要知道的是,此前隨固然江西有贛歐班列,但那是南昌—鹿特丹。而此次,贛州成為廣東深圳產品經過江西贛州這一重要站點,通向歐洲,也給江西增加了一條具有外貿意義的
鐵路運輸線,會提升贛州乃至江西的鐵路交通運輸地位。另外,深圳此前多數是通過港口海運,最早的鐵路運到歐洲,也是2017年的事(深圳鐵路通歐起步晚,是全國第29個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可以說,深圳在海運、空運、陸運運力方麵綜合實力較強,但是鐵運的上風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發揮。鐵運的運價約為航空的五分之一,運時約為海運的三分之一。“深贛歐”是中歐班列的一種創新模式,是將現有的“贛歐”班列延伸到深圳,在深圳始發到贛州集拚,是兩地開展中歐班列多點集結模式的最新探索,更是深贛兩地結合各自上風降低運輸本錢的有力舉措。該班列的開通,有效整合了沿海和內陸資源,實現互聯互通、上風互補、合作共贏,打造了一條新的
國際物流和供給鏈通道,將對內陸城市贛州打造對接融進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和國際貨物集散地產生巨大的帶動效應。不得不提的是,2019年,贛州國際陸港共開行鐵海聯運“三同”班列1103列,同比增長68.14%,全年鐵路吞吐量達17.8萬標箱,躍居全國內陸港口“第一方陣”。副中心,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的江西重要陣地,正在興起的物流產業……贛州的地理上風越來越得到發揮,城市地位愈發提升。我們也相信,贛州未來將成為一個經濟更強,更加開放的城市。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