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信研究評4月外儲數據:貿易順差和外資流進促外儲增加
新聞 | 2020-05-08 17:30
原標題:財信研究評4月外儲數據:貿易順差和外資流進促外儲增加
來源:明察宏觀
投資要點
4月外匯儲備較上月增加308億美元至30915億美元。造成外儲增加的原因有四:一是因企業、居民的銀行結售匯行為和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操縱等引起的交易因素,預計使4月外匯儲備減少270億美元左右;二是受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變動引起的估值效應,使外匯儲備增加約22億美元;三是境外機構配置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使外匯儲備增加100億美元;四是4月貿易順差為453億美元,但本月順差來自出口超預期增長和進口大幅下跌,預計不可持續,未來外貿或將成為外儲變動重大因素。
交易因素:預計耗費外儲270億美元左右。4月美元指數有所上升,較上月末進步0.05%,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由3月末的7.0931降至4月末的7.0519,人民幣對美元升值0.58%。美元指數和人民幣匯率變化方向的背離,表明了國內經濟基本麵相對較好。在國內疫情防控、複工複產形勢向好,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們預計4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保持不變,在180億美元左右。央行為滿足用匯需求和其他幹預,預計發生外儲損耗450億美元左右,短期跨境資本活動仍相對平穩。
非交易因素(即估值效應):預計使外匯儲備增加22億美元左右。一是價值重估(指上一期外匯儲備投資海外債券、股票等資產帶來的收益),4月美國國債收益率環比降低0.04%,債券價格上漲,預計導致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4億美元左右,加上國債應計利息收進約15億美元,外儲共增加約29億美元;二是匯兌損益(指外匯儲備的計價貨幣美元對其他貨幣的匯率變化導致的損益),4月美元指數環比上升0.05%,導致非美元資產兌換為美元時產生匯兌損失,預計使我國外儲減少7億美元左右。價值重估和匯兌損益效應共使我國外匯儲備增加22億美元。
境外機構資產配置效應:約使外儲增加100億美元。2020年3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債券、貸款和存款餘額達到6.38萬億元,折合約9046億美元,較2019年3月末增加921億美元左右,2020年4月份北向資金淨流進84億美元。我們預計境外機構配置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將使4月當月外儲增加約100億美元。
正文
事件:2020年4月末,中國外匯儲備30915億美元,較3月末增加308億美元,較往年同期減少35億美元(見圖1)。以SDR計,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為22625億SDR,較上月增加199億SDR。
根據國家外匯治理局資料,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包括:“(1)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縱;(2)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3)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往’等方麵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因此,當月外匯儲備變動額可以分解為兩大類因素,一是由於經濟主體的交易行為導致外匯儲備的變動,具體包括企業、居民的銀行結售匯和中心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操縱,二是受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變動影響導致的外匯儲備變動,即所謂的估值效應,具體是指上一期外匯儲備投資海外債券、股票等資產帶來的收益(以下簡稱價值重估)和由於外匯儲備的計價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變化導致的損益(以下簡稱匯兌損益)。由於我國外匯儲備的計價貨幣是美元,所以美元對歐元、英鎊、日元等貨幣匯率的波動,自然會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增減變化。當然,估值效應數據中可能包括了熱錢進出的變化。
除了上述兩方麵的因素外,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加大,境外機構持有越來越多的人民幣金融資產,如2020年3月末股票、債券、貸款和存款餘額,分別達到267米兰体育全站6、3290、1258和1822億美元,較往年同期變動177、590、-9和163億美元。境外機構人民幣資產配置的變動,也將影響國內外匯儲備的波動,我們將這種影響稱之為境外機構資產配置效應,作為第三大影響外匯儲備變動的因素。考慮到數據的及時性和其他因素,本報告僅估計境外機構配置國內債券資產行為對外儲變動的影響。
一、交易因素:預計耗費外儲270億美元左右,其中銀行結售匯順差約180億美元,央行為滿足用匯需求和其他幹預導致外儲損耗約450億美元
從短期看,影響我國企業和居民銀行結售匯行為的原因,主要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變化。通過比較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與企業居民的銀行結售匯差額的曆史數據,我們發現,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越高,銀行結售匯逆差越大。
4月美元指數小幅上升,較上月末進步0.05%。但4月末人民幣匯率有所升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由3月末的7.0931降低至4月末的7.0519,人民幣對美元升值0.58%(見圖2)。美元指數和人民幣匯率變化方向的背離,表明了國內經濟基本麵相對較好,
國際物流,也反映央行外匯市場操縱靈活性的進步。在國內疫情防控、複工複產形勢向好,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們預計4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保持不變,在180億美元左右(見圖3)。
由於中心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幹預操縱數據無從得知,所以我們隻能大概估計。4月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市場避險情緒提升,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預計當月央行幹預力度有所加強,大概在450億美元左右(見圖4)。假如加上反應資本項下資金活動的結售匯差額,預計交易因素導致外匯儲備損耗量可能在270億美元左右。
二、非交易因素(即估值效應):美國國債價格上升,
國際物流,名義美元指數上行,兩者共計使我國外匯儲備增加22億美元左右
(一)價值重估:美國國債收益率降低,導致外匯儲備增加14億美元左右,加上應計利息收進15億美元,共導致外儲增加約29億美元
外匯儲備所投資資產的價格變動,自然會對外匯儲備總額產生影響。考慮到數據可獲得性以及美國國債在我國外匯儲備中占比達1/3左右的現狀,我們據此分析美國國債價格變動對我國外儲價值的影響。2017年2月-2020年2月份,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月均約為11355億美元。從2018年三季度起,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有所減少,2020年2月小幅增加至10923億美元(見圖5)。2020年4月末美國1年期以上國債收益率環比降低約0.04%,假設2020年3 ~4月份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11000美元,通過估算,發現美國國債收益率的降低,導致國債價格上升,使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4億美元左右(見圖6)。
此外,還應加上4月份美國國債的應計利息收進,我們預計在15億美元左右(見圖7)。兩項相加,共導致外儲增加29億美元左右。
(二)匯兌損益:美元指數上升導致我國外匯儲備減少約7億美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資料,我國持有的外匯儲備資產主要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資產。由於我國外匯儲備的計價貨幣是美元,將非美元資產兌換為美元將產生的匯兌損益,會對我國外匯儲備產生影響。
美元指數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即通過計算美元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匯率的綜合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由於其選定貨幣中包含了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主要計價貨幣,即英鎊、歐元、日元,因而美元指數的變化將對我國外匯儲備形成匯兌損益。
3月末、4月末美元指數分別為98.96和99.02,4月環比上升0.05%(見圖8)。通過估算,我們發現由於美元匯率波動導致4月份我國外匯儲備減少7億美元左右,即匯兌損失7億美元左右。
三、境外機構資產配置效應:約使外儲增加100億美元
2017年以來,隨著中國加大金融市場的開放力度,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境內人民幣資產出現持續進步。2020年3月末持有的股票、債券、貸款和存款餘額達到6.38萬億元,折合約9046億美元,較2019年3月末增加921億美元左右,越來越成為影響外匯儲備的重要變量之一(見圖9)。在人民幣金融資產中,境外機構對銀行間債券和股票的配置較為積極,如2020年4月份北向資金淨流進84億美元(見圖10)。限於數據的及時性,我們這裏隻能估算境外機構配置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預計4月當月約使外儲增加了100億美元左右。
以上分析由於統計數據缺失原因,均為估算數據。
來源:金融界網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